欢迎光临牡丹书画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0

牡丹书画网

全国咨询热线0530-6791119

名家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1. 首页
  2. 产品展示
  3. 牡丹书画
  4. 名家推荐

李进学艺术介绍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1月 2021 浏览人次:1644

分享到:


李进学艺术介绍


李进学,号印硕居士,汉研斋主。1942年6月生,河南洛阳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顾问,洛阳画院名誉院长,洛阳书法院院长,洛阳师范学院客坐教授,洛阳理工学院名誉教授。作品曾入选全日本书道联盟举办的现代中国书道展,全国现代中青年书展,国际书法展,国际“墨海弄潮”展,河南书法名家邀请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品展,首届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中日帮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及牡丹杯金彩奖全国书画大展,全国迎奥运中国画大展等。获二00四年联合国和平艺术大展金奖。作品和传略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书法精选》、《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品》、《国际书法大展作品》、《中日书法作品》、《墨海弄潮作品》等。出版有《李进学书画作品集》、《李进学书法作品选》等。


李进学先生是当代书、画大家,在书画两个领域内均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他以书法为根基,成就了绘画。他是***典型而突出的传统型书画家,但他的画风、花格又与传统的画家迥然有别。


李进学先生学画始于十几岁,其书法先臻成熟后,接着又以书入画,其画又借其书法之力,终获正果。李进学先生六十岁以前其绘画以吴昌硕、赵之谦、齐白石、潘天寿为楷模,浸淫数十载,不一日相离,六十岁以后放开笔机,绘画气势弥盛,纵横涂竖沫每成佳构,有鬼斧神工之妙。


李进学先生以书入画之不同于他人处,是以魏碑运笔弄墨,将魏碑之雄强、浑厚、高古之气、姿、韵融于绘画,使他笔下的牡丹、梅花爆发出一股雄劲、苍古、霸悍的生命力量,一扫当代画坛画者多不精书而造成柔弱之风。这也难怪,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大潮之下,书画能专一艺者已属难得,而实际上能将书融于画者廖若晨星。李进学先生书法早年习钟繇、颜真卿,中年后专心魏碑,隶书喜得浑厚、髙古,而“魏碑行草”***为先生名世绝品。他写龙门二十品,五十岁以前循守绳墨,点画毕肖,五十岁以后立自己面目,姿肆浪漫,境界全新。亦就是在此稍晚时他的画也自成体系了。此非偶然巧合,正是书画相融,尤其以书成画的结果。他学吴昌硕“直把书法演画法”,绘画得力之处即以作书之笔作画。李进学先生在绘画方面也全运用他魏碑书法的用笔到画面上来,雄浑、髙古,不可一世。若以“雄浑姿肆”四字,概括他的书与画风均******相宜。

所谓“书法与画法可合并”并不意味着画中之笔线似于书法之笔线。人们常评说李进学的梅花、牡丹如虬龙交舞,与书法如处一辙。其实这还是表面的附比。但真正的相近处,不在型而在神,不在态而在力。它们是内在意态的相同相近。李进学先生作书是一鼓作气,在写字的过程中展开笔线,字与字,行与行,解体与解体之间气脉相连,神意贯通,如音乐旋律、节奏的运用,或高或低,或强或弱,或勃然轰鸣或逶迤曲折,总有一精神力量在。我们看他的梅花、牡丹亦如此。枝干忽上忽下,时左时右,亦干亦枝,是断是连,其气势与行力的韵律,正与其书法相仿佛。其书画“一而神,二而化”,就是这种两相迹遇而神化的境地。


李进学先生以数十年寝馈“魏碑”的功夫,腕力之深厚无可比拟,更加之他涵化了魏碑的精神力量,他的画笔,力可扛鼎就很自然。这种力量不仅表现在笔线,也表现在墨色里。他***近的作品哪怕是水仙、秀竹、兰草、也都具有一种强劲、霸悍的力感,绝不漂浮轻滑。


李进学先生绘画的***大特点除了借助其书法功力之外,还有一个***大特点是创作态度******严谨。他的作品特别讲究整篇之“气势”。一幅作品的好坏首先是作品的立意,笔墨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立意的实现,有了好的意境,再通过高超的笔墨技巧去实现,***终才能成为一幅好的作品。他绘画时,一旦有了好的意境之后,同样的构图一画就是十几张,甚至是几十张,画完之后,从这些画作中挑出一张精品,其余作品全部销毁。李进学先生就深知,中国的书画搞了几千年,就当代的画家而言,数以万记,处在千年帝都的洛阳有着象龙门石窟一样的辉煌历史,因此我们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大胆改革创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不要在乎自己的作品能不能被那些有豪华没文化的市侩所接受。所以,他的画作少之又少,虽然每次到访李先生的画室,画案的旁边堆满了与画案高低的费画,可一年到头也难得有几幅作品面世,究其原因并不是李先生不勤奋,而是李先生对画作的要求近乎于苛刻。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宁愿丢弃亦决不外流。他所谓的好作品必须是立意新颖且笔墨老到。有的作品已经压在箱底好几年了,心血来潮,也要翻出来再画画不可。


李可染先生曾经说,在画中只要有很少的一点推进就国画方面你了不起,李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艺术的生命状态,是一种更为超拔,升华的生命状态,李进学气吞斗牛,飞龙走蛇的艺术生命,使他的画愈加醇厚、雄放、味之无穷。吴昌硕把石鼓文的浑厚用之于绘画而让中国的花鸟画为之一新,李进学把魏碑书法的雄浑直接导入绘画是堪是如岀一辙。因此国画大师石齐先生在读完李先生的书画集是这样写道:“李进学先生的书好、画也好,然而字要写好太不易,梅花、牡丹都是画好极难的事,你看上千年来牡丹、梅花画的好的人屈指可数。如我而言,好长时间想画牡丹,有一回还特地去牡丹王国-----洛阳看牡丹,回来后有画,至今尚豪无眉目。。。。。。。”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与李进学先生共事几十年,对李先生的人道、艺道可谓心知,所以在书画集的序中写道:“进学为人诚恳大度,淡薄名利,只知辛苦耕耘,并不在乎收获”也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李进学的书画。学习、写字、画画、应酬成了李先生的全部,争名夺利之事与之无缘,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会使书画升华,在当今的社会里有了李先生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加之他几十年深厚的书法功底,我相信他会创作出更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作者为中央电视台原美术星空栏目美术总监汪光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进学作品01 (1).jpg

名家评介:


研汉魏书法自成一家 习中西牡丹堪称正宗


张海


进学兄生于1942年。他潜心汉魏几十载,凭天赋与勤奋,汲取各类艺术精华,广取百家之长,推陈出新,形成了钢筋铁骨般的李体书风与厚重,泼辣的李氏画风,是当代***具实力的书画家之一。


进学兄书法早年致力于始平公,杨大眼,后遍临诸家,由形及神,由神生形,自出机杼,独具风姿。这时期的魏碑书法被称为龙门第二十一品。后来魏碑精神贯注了他的各种书体。近些年他以魏碑为基础,与"二王"、颜真卿、王铎书法相揉,产生了目前他为之苦苦追求的《魏草》,人评之曰:严谨中见飞扬,雄健中显清逸,不与人同而自成一家也。他的隶书浑厚高古,峻拔遒美,行草纵横捭阖,气度恢宏,造型新颖……,魏碑影子所向俱在,成为他以一贯之的独特品格,我说进学是喝着伊洛河水,看着龙门二十品长大的一点也不为过。


李进学不仅是成绩斐然的书法家,同时也是极具造诣的画家。他早年画过油画,后转中国画花卉,力赞以书入画,以画入诗,追求画中有书之境界。他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狂笔横扫,一洗牡丹画哗众之情态,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牡丹画的真正魅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作为洛阳人的进学君,堪称正宗点染国色天香之手。


进学为人诚恳大度,淡泊名利,只知辛苦耕耘,并不在乎收获。虽然获过许多奖项,并多年担任省书协副主席和洛阳书协主席等职,但从不张扬,仍是工作、学习、写字、画画儿、喝酒、应酬,潇潇洒洒、轻轻松松的过日子,至今满面红光,身体和精力也非一般同侪能望其向背,加之顽强的探索精神,今后的成就和前途将不可以限量。(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信息来源:光明网 记者李玉生)


  李进学,号印硕居士,汉研斋主。1942年6月生,河南洛阳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洛阳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顾问,洛阳画院名誉院长,洛阳师范学客坐教授,洛阳大学名誉教授。擅长书画艺术的研究和探索,注重深入生活,感悟人生,师古不泥古,博采众家之长,立自家书画之风。其书画作品用笔凝练精到,章法规整有序;线条丰润饱满且刚柔相济,富有极强的韵律感;点画之间互相辉映顿挫有致,笔锋回转奔放自如,韵态******之中蕴涵着极为流畅的美感。无论是运笔走势的布控还是思维意识的整合,都显示了其娴熟的艺术功力。意境深邃高远,内涵丰富宽广,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景致与情怀、传统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凸现了他对书画艺术宽博壮阔的审美意象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他多年来临池不辍,致力于追求继承和发展的完美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甚得各界赞赏和好评。在创作实践中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呈奉于世的多幅佳作,折射出一个书画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品位和远大高洁的志向,为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借鉴资料,为中国书画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的贡献。作品曾入选全日本书道联盟举办的现代中国书道展,全国现代中青年书展,国际书法展,国际“墨海弄潮”展,河南书法名家邀请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品展,首届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中日帮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及牡丹杯金彩奖全国书画大展,全国迎奥运中国画大展等。获二00四年联合国和平艺术大展金奖。作品和传略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书法精选》《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品》《国际书法大展作品》《中日书法作品》《墨海弄潮作品》等。出版有《李进学书画作品集》《李进学书法作品选》。


 


 


  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李进学先生书法赏析


  曹洋


洛阳,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个个帝王将相、英豪俊杰演绎人生梦想、逐鹿中原的舞台。尘埃落定,自然它便成为华夏文明史中的一颗锃亮的明珠。洛阳牡丹经黄河之水的浇灌而肥硕娇艳,"河图洛书"因先民的精心编辑,承载着他们多少梦想与期盼,斑驳陆离龙门二十品一直守候在东方艺术的殿堂之侧。生长在洛阳的子民是幸运的,他们随便捡起一粒尘土都可以闻到远古文化的气息,或者他们抖一抖飘忽的衣袂,就可以听到艺术的音符。


李进学先生就是这其中的幸运者之一。但他并没有满足于赞叹和陶醉之中,而是将那粒沙子放进自己的心胸,用青春的汗水和智慧孕育属于自家的珍珠。四十多年来,他在书画领域里,一直耕耘不辍──他成功了。


李进学先生祖居伊川,地离中国三大石窟之──龙门石窟仅一步之遥,设若没有龙门二十品,阮元、康有为的尊碑思潮怎么也掀不动"二王"帖学大厦,诚如是中国书法美学将会有重重的缺憾。进学先生占有天时、地利、人杰之便,早年力攻始平公、杨大眼,后遍临诸家。张海先生在《李进学书画集》的序言中说,李进学习书"由形及神,由神生形,自出机杼,独具风姿","魏碑精神贯注了他的各种书体:隶书浑厚高古,峻拔遒美,行草纵横捭阖,气度恢宏,造型别具新意"。确实进学先生的魏碑点画有源,转折合度,结体自然,布阵有方,深得魏碑精髓。人说,学习魏碑***怕写死,写出匠气,而难以写出笔意。进学先生全身心投入魏碑,也正因为全身心地投入,所以他才会极轻松起跳出形成自家面貌。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深林之气。"李进学先生的魏碑隶书作品都具备了这三种气息。整幅作品,剑戟森森,似始皇兵马俑,气宇轩昂,有杀声震天之势;又如登临泰山之巅,俯视天下群峰,庄严肃穆,云涛翻涌。再看细处,若含情女子左右顾盼,温情脉脉,时有霸王别姬之悲凉柔情,时有诸葛孔明征前泪写《出师表》,苦心励志刘禅。


李进学先生的魏碑笔意了然,时时可见屋漏痕、锥画纱,全无雕琢习气,正应了陆放翁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而他的隶书是将写经体、汉简糅进其中,去燕尾,增韵律。借写经体的结体,杂汉简的笔意,静则静矣,健也健哉,真所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次韵子由论书》)。


然而,李进学先生不仅于此。我们知道从魏碑入手的人容易形成太强的顿挫感,这妨碍了向流利的行草书的发展。李进学先生是个睿智之人,他懂得大破大立,不破不立的道理。于是他把目光投向河南的另一位大家──"二王"的集大成者王铎──饱满的激情、流畅的线条,绮丽峻峭的造型、丰富多彩的墨法,立即融合到他笔端。当然他早年学西画的艺术灵感也自然蹦跳出来──西画的造型、构图之法,拓展了他的艺术塑型的空间,激发了他艺术的想象力。分节如果说魏碑、隶书是李进学先生学书的一个序曲的话,那么他的行草则是这部乐曲的***激动人心的高潮,诚然仅仅一个序曲就已打动我们所有的听众。在他的行草里首先充分展现了魏碑的古拙生涩的审美价值,张海先生一语道出李进学先生书法具有"魏碑精神"是很有见地的。刘熙载指出这种古拙生涩的审美原则体现为:"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然而刘氏这里所说的"骨""筋"仍不是备碑学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因为它似乎从直接从"颜筋柳骨"演化而来。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对汉画"古拙"的阐释,对我们欣赏进学先生的书法很有启发价值:"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chr(39)古拙chr(39)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李进学先生行草的生涩的线形,古拙的线质,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粗旷放达、自由奔放的精神世界,它再现了东方文明的孩童时代的纯净、质朴、直率和梦幻,它激荡起当代观赏者心灵底部的尚古和唯美情绪,进而获得全新的美学意义。


其次,李进学行草的造型摇曳多姿。李先生利用王铎和西画原理"借尸还魂",为自己的行草获得全新的语言符号。其得力之处在于造型布局。王铎自述学书:"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易学故也"(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第427页)。李进学先生行草的结构造型,一方面"得古人结构",徜徉于秦汉、魏晋之间。这种拾取,使他的线条艺术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诺),形成了具有独立性格和深度内涵的美感。另一方面众多的别致造型来自内心的裁断,这种裁断是他几十年学艺的积累和独特的性格所形成的。杨雄所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在他的行草世界里,每字自有情态,远近高低各不同,三角形、"V"形、圆形、梯形、柱形……各具不同的几何图案构成了多种三维物象。但这些物象又不是杂乱无章的叠放,而是经过乐手协调,形成和谐的音符。这些物象既有"乱石铺街"的自然之趣,又有担夫争道、夫子相揖的人伦之美。其妙处是他将王铎的行气之法自如运用,即单字不是平面化的,静态化的,而是利用其造型形成强烈的动感,如对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中的"龙"字,为典型的"V"字型,右上角尽力向外伸展,如同一名冲向终点的短跑运动员,风驰电掣,不可遏止;又像盘旋飞升的蛟龙,似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势。虽然每字造型各异,欹侧多姿,但每字的重心都在每行的中轴线上左右摆荡,伸展张驰,自由有度。从而使整幅作品产生全新的视角效果。让人感到营造而不失自然,新妍而不失古拙--"刚柔相济,权正相兼,平险相错,筋骨相著,古今相参,园缺相让,纤涩相宣,理事相符,意兴相发--字法是能事毕矣。"(宋啬《书法纶贯》)


第三,李进学行草气势恢宏,天马行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chr(39)九势chr(39),卫恒曰chr(39)书势chr(39),羲之曰chr(39)笔势chr(39)。……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已操胜算。"观进学先生行草,恰似"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泻千里、不可抑止;又如九曲荆江千回万转,荡气回肠。他左冲右突、上顶下压;或行或止,化方为圆;融静寓动,俯仰自如;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容针。时而如孔明阵前演八卦,神密莫测,而诸葛胸中自有丘壑;时而如百万雄兵横渡长江,锐不可挡,势如破竹。欣赏进学先生的作品,诚如李太白梦游天姥山,"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自会勾起观赏者心理的颤动,进而获得美学的快感,得到情感的升华。"美的时刻一旦在艺术作品中获得形式,它就可能被持续重复地体验到,它被永恒地化入艺术作品中。感受者在艺术的快感中,总能重新创造出这种幸福。"(美国·马尔库塞《审美之维》,第30页)。中国书法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它是无,又是所有,"无"是没有生活、自然的活物,"有"是积淀了中国文明的全部,特别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影像,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博学之士,只要生活在东方,呼吸着东方文化,都会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从无意识中激活原型意象。进学的书法就是将这"无"***大化地溶铸进"有",成为书坛有意义的"这一个"。


任何艺术都是心灵的舞蹈。一切书语皆情语。李进学先生是新时期书坛出道较早者之一,自1974年参加中日书展起,已有30余载。但他淡泊名利、不事奢华;为人大度和善,潇脱轻松。有此人生境界,自会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精神欣悦,这一点从他所画的矜持的牡丹、凝重的梅花都能得到印证。据说,进学先生能喝酒,且酒量颇大,这是健康和豁达的标志。酒在俗人眼里是获利的工具,也是逃避、伪装、演戏、谄媚的道具和饮渴的麻醉剂。而在追求心灵自由的人们心里,则是唤醒生命、激发生活热情的苦口良药。陶渊明杯酒见南山、李太白斗酒诗百篇、张旭醉酒一挥毫、易安淡酒思故人……而进学说酒论书另有一番滋味,他是在怀想羲之们在兰亭传酒赋诗,还是在惦记东坡居士杯中的月光;他是聆听到了曹孟德对酒当歌的歌谣,还是忽然开悟了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神谕。总之,李进学先生是大悟之人,不然他的书法不会走得那么远,也唯其如是,他才会走得更远。


在线报价咨询

欢迎咨询我们